防火安全建筑外墻外保溫發生火災原因有哪些? 65號文件的出臺,在行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應該在安全性的基礎上選擇有效性,還是在有效性的基礎上選擇安全性,成為行業內探討的問題。 通過對南京中環國際廣場、哈爾濱經緯360?雙子星大廈、濟南奧體中心、北京央視新址附屬文化中心,上海膠州教師公寓、沈陽皇朝萬鑫大廈等一系列火災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根據發生火災的階段,外墻外保溫火災大體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施工階段發生的火災 ,即發生在保溫材料在施工現場的碼放階段以及在保溫材料上墻以后表面未作面層處理的階段。另一種情況是建筑投入使用階段發生的火災。近年來絕大多數的外墻外保溫火災屬于一種情況。 外墻外保溫火災之所以易發生在施工階段,是因為保溫材料的氧指數較低,施工現場又是多工種復雜交叉作業的地方 [2] ,在施工階段未做阻燃措施的情況下,容易被煙頭、電焊火花等小火焰引燃,迅速燃燒短時 間內放出很多熱量,形成轟燃,并繼續引燃其他可燃物質 ,形成火災。某些工程使用不符合相關產品標準要 求的保溫材料,也是火災易發的原因之一。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在這種情況下,控制火災可以從提高保溫材料的可點燃性入手,而未必一定使保溫材料不燃。正如木材也是可燃材料,但是不易點燃,并不禁止木材作為建筑材料。 降低保溫材料的可點燃性,即提高材料的氧指數,是降低火災的關鍵有效手段。如果材料的氧指數能做到35%以上,將很難被點燃,若能提高到40% 以上,阻燃效果將會更好。建筑防火也除了材料防火還有構造防火的方式。目前可以在材料防火的基礎上,結合構造防火。構造形式有3種:保護層,包括防護層和飾面層,其厚度和質量的穩定性,對系統層面構造的抗火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防火隔離,包括建筑層的防火隔離帶、門窗洞口的隔火構造系統自身的分倉構造等;空墻封堵,在火災條件下,由于系統中熱塑性保溫材料受火后的收縮、熔化甚至燃燒,可能導致空腔的形成或封閉空腔的貫通,對系統的阻火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綜上所述,預防外墻外保溫火災的有效方案總結如下: 1)提高保溫材料的特性,可點燃性,即氧指數,使其不易被點燃,離火自熄; 2)加強材料市場的管理,保證保溫材料的性能確實達到產品標準要求 3)重視保溫材料的構造防火,針對不同的保溫材料進行適用的構造措施,確保保溫材料在系統完成后防火構造措施落實到位 4)加強施工現場監管,總體協調施工進度和施工工序,提高工程施工質量以及保證施工工序合理,保證外保溫系統施工不被其他工種施工破壞或干擾。
|